2020 年 5 月,北京学区房交易再掀起一阵热潮。
4 月 30 日,作为北京市 ” 教育高地 ” 的西城区发布教改新规,新购房者子女入学,由 ” 单校划片 ” 改为 ” 多校划片 “。一个学区房,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登记入学学位。西城区也成为北京 ” 城六区 ” 中,最后一个实施 ” 多校划片 ” 的区域。
由于新规主要面对 7 月 31 日后户籍迁入西城区的适龄儿童,5 月至 7 月,也被很多人视为该区域学区房最后的 ” 上车 ” 机会。
5 月以来,北京市西城区商品房成交量大幅攀升,德胜、金融街等热门片区尤甚。以德胜片区的知名学区房小区 ” 裕中西里 ” 和 ” 裕中东里 ” 为例,有房产经纪人表示,这两个小区平时的月度成交量仅 10 套左右,但 5 月中上旬就已成交了 50 多套,一些优质房源在推出当天就被签下,很多购房者感慨 ” 手慢无 “。
多年来,学区房一直雄踞住房体系的 ” 金字塔尖 “。因匹配了最好的教育资源,优质学区房的供应往往十分稀缺。由于历史原因,很多学区房属于 ” 老破小 “,居住条件不佳,价格却十分高昂。
近些年来,北京市一直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改革,同时采取各种手段,如取消过道房、车库房、空挂户的入学资格等,从而围堵政策漏洞。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购房者对学区房的热情有增无减,” 宇宙中心 ” 等现象时见报端。
如今,随着房屋交易的不断规范,以及教改的持续深入,这种局面早已不复存在。有观点还认为,在西城区实施多校划片后,北京学区房的狂热将很快成为历史。
但现实是,望子成龙的期望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,仍将长期存在。通过对发展脉络的梳理,学区房——这个套在无数家长身上的无形束缚,真的能成为历史吗?
从福利分房到价值初现
学区房的概念,脱胎于 ” 就近入学 ” 政策。
1986 年,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》(下称《义务教育法》),其中的第九条明确规定:”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、初级中学等学校,使儿童、少年就近入学。”
但北京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、秘书长陈志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表示,在当时,只有 ” 重点校 ” 的概念,还没有 ” 学区房 ” 的概念。
陈志表示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北京的城市发展并不如现今这般庞大与恢宏。当时的城市核心区,主要局限在如今的二环以内,大致相当于东城和西城两区的区划范围。
当时,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城市资源主要集中在核心区,但由于人口规模不大,流动性不强,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程度并不明显。
此后,北京进入快速发展期,城市范围扩大,人口增加,但由于各种原因,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格局并未发生太大变化。如今,东城、西城两区由于历史传统,一直拥有较好的教育资源。海淀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,教育资源同样优质。其他各区在经济、人口、产业等方面迅速赶超,但其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水平,仍明显不如上述三区。
到 2014 年,北京市开始推行 9 年一贯制教育改革,通过小升初的直升制度,减轻择校压力。
在此背景下,” 学区房 ” 的重要性不断凸显,价格也持续攀升。
从本世纪初开始,北京市的优质学区房就享受着 ” 皇帝女儿不愁嫁 ” 的待遇。链家地产某资深从业人员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表示,其从业的十多年来,所接触的学区房价格要明显高出同地段其他商品房,价差从最初的 10%,一度攀升到如今的 30%、40%。但学区房仍然是砍价最少、交易周期最短的房源之一。
他表示,在 2009 年,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、五道口、学院路等区域,学区房的供需比例在 1:4 到 1:5 的水平。如今,这些区域的供需缺口更大。但无论是次新商品房还是老旧公房,都是家长们关注的对象。
在新房销售中,” 学区 ” 也成为重要卖点。一些房地产项目宣称将引入优质学校,并借此给项目定出更高的价格。多年来,因未能兑现 ” 引校 ” 承诺而引发的投诉并不少见,但这也侧面反映出学区房的热度。
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认为,发生于每年 3 月到 5 月的楼市传统 ” 小阳春 “,也有学区房的带动作用。由于信息采集的时间要求,每年二、三月份是学区房交易的高峰,这批价格偏高、成交迅速的交易,很容易点燃市场的热情。
学区房价格的攀升,还与北京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大潮密不可分。
北京市商品房销售额从 2001 年的 610 亿元,攀升至 2019 年的 3000 多亿元。即使北京有着全国最为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,若拉长时间周期来看,最近 20 年来,北京的房价仍然有着数倍的上涨。
在此期间,学区房的价格不仅一直处于 ” 金字塔尖 “,在多个市场下行周期中,以及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,学区房还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跌性。
2008 年,西城区金融街片区的着名学区房小区丰汇园,成交均价还不到 3 万元。到 2014 年,该小区的交易价格已经达到 10 万元 / 平方米的水平。此后,丰汇园的房价再度攀升,2018 年的单价已经达到 17 万元左右。到今年 5 月,该小区部分房源的成交单价已经超过 20 万元 / 平方米。
学区房的 ” 情感属性 “
2013 年 3 月,北京海淀区华清嘉园,一间 37 平方米的学区房叫价 350 万元,因价格过高,此地也被冠名为 ” 宇宙中心 “。3 个月后,位于东城区景山东街的一个 400 平方米的四合院,因报价 1.3 亿元被称为 ” 宇宙新中心 “。
尽管这两套房源因报价过高而很快下架,但学区房的价格水平,仍然可见一斑。
事实上,由于价格偏高,很多购房者在选择学区房时,只能购买小户型。21 世纪经济报道调研发现,在东城区、西城区和海淀区的多个优质学区,30 平方米到 60 平方米的小户型房源最为热销。2016 年,西城区的文昌胡同曾成交了一间 10 平方米的平房,单价达到 34 万元。
” 那一顿饭工夫,业主多赚了 50 多万。” 他说。
陈志认为,社会竞争激烈,以及应试为主的选拔模式,使很多家长患上教育焦虑症,这种焦虑往往伴随着子女从出生到入学,再到走向社会的各个人生阶段。鉴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实,这就反过来对学区房造成一种逆向压力,使学区房成为相关社会问题的显性表现。
为了控制 ” 学区房热 “,2017 年,北京市教委加大对实际居住的审核力度,重点对过道房、车库房、空挂户等情况进行核查,凡不符合实际居住条件的,均不得作为 ” 点对点 “、” 单校划片 ” 入学资格条件。
于是,过道学区房、车库学区房等奇葩住房在昙花一现后,迅速成为历史。
学区房热必将消退
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化,遏制学区房过度炒作,从 2017 年开始,北京城六区实施幼升小多校划片,明确 ” 六年一学位 “。在朝阳、东城、海淀、石景山、丰台等区域先后实行后,西城区也将于 2020 年开始推行此项政策。
多校划片是相对于单校划片而言的,是指一个小区不再对应单个学校,而是对应学区内或相邻学区的多个学校。
虽然要完全推开尚需时日,但多校划片对学区房狂热的遏制作用,仍被很多人看好。有分析人士将西城区单校划片的最后入籍期限 2020 年 7 月 31 日,称为 “731 大限 “。认为在此时点之后,学区房将走下价值的巅峰。
政策于 4 月 30 日出台后,西城区的学区房交易明显升温。21 世纪经济报道在德胜和金融街两个片区调研发现,片区内的小户型房源成交火爆,这类房源的价格也有小幅攀升。
这也带动了北京市的整体房价水平。贝壳研究院指出,仅在五一长假期间,北京链家平均成交均价就达到 63530 元 / 平方米,比 4 月的交易价格有明显提升。有从业者向记者估算,五一长假期间,北京商品房成交价格要比 4 月高出 10%。
除购房者外,一些卖方也意识到了 ” 大限 ” 的存在。西城区德胜片区的某经纪人透露,在对西城区的上述政策进行研究后,一位身在澳洲的业主选择将身份证和房本先寄回北京,从而表达卖房的诚意。
那么,2020 年的 7 月 31 日,果真能成为北京学区房的 ” 大限 ” 吗?
陈志指出,学区房是教育焦虑症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矛盾产物。除制度层面的改进外,还要看购房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。” 有需求就有市场 “,只有需求降温,学区房的交易才能趋于理性。他认为,北京学区房的狂热必将消退,但这中间会有一个缓慢降温的过程。